添加时间:2016/3/16 16:02:08 共阅[]次 【
打印本页】
【
关闭本页】
上海交大安泰MBA胡海鸥:中国经济仍有回旋余地
上海交大安泰MBA
中国经济确实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,对于体量较小,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国家来说,也许就此一蹶不振,甚至崩溃,但是,对于经济体量大,许多改革尚未到位的中国,仍然有着腾挪回旋的空间,所以依据经典理论的判断上述情况未必会在中国发生。当然挑战终究是挑战,应对不当也很可能发生严重后果。
中国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缺乏弹性,没能充分调节经济运行。否则,在经济发热之初,商品价格下跌和要素价格上升,企业收益减少,就及时缩小生产规模,经济过热就达不到今天这个份上。价格缺乏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买外汇发人民币,于是国际收支顺差,原本应该走高的汇率,被增加的人民币供给打回原处。同时,利率难以上升,企业收益和成本不变,经济势必扩张至过热。1994年到2004年,中国商品外币价格便宜,外国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,中国用外汇买外国原材料和能源,国内外经济都相应繁荣,中国成了世界经济的引擎。
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加大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,人民币多发增强国内通膨,人行只能让人民币缓慢升值,2004年到2015年人民币汇率从8.27上升到6.03。人民币升值就是中国产品外币价格贵了,外国对中国商品需求减少,中国也减少对外国原材料、能源需求,国内外经济都逐渐降温。因为人民币升值只是发行增速放缓,但总量继续增加,这就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。这种情况不可持续,对内通膨一定导致对外贬值,尤其是进入特别提款权(SDR)后,两者背离削弱SDR计价的准确性,所以2015年人民币开始贬值。因为前10年的两者背离积聚了很大的能量,市场也预期人民币只升不降,一旦开始贬值势必启动过度反应,公众用人民币换美元,资本开始外流,加上国内过剩产能的释放,经济下行势头加剧。正是因为这样的形势,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再度甚嚣尘上,尽管这种论调未必完全正确,但仍然值得认真听取,只有兼容并蓄,而不是简单地批判和否定,才能开拓思路,更好地应对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。
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,公众用本币换外币,资本外流,加上金融大鳄推波助澜,本币贬值,外债负担加重,企业倒闭,失业增加,经济一定会发生严重的问题。发达国家资本外流的程度还比较有限,因为他们经济繁荣主要靠技术和制度的创新,而不是货币增发,所以经济小有扩张,物价就掉下来,要素价格就上升,经济繁荣有限,衰退就不至过度。就是以这样的机制和经验为参照,所以有中国经济崩溃论的产生,但是,只要稍微探讨中国经济的变数和机制特殊性,就不难找到中国经济可以稳定的理由。具体地说:人民币汇率下降会使公众买房保值,这就分流换汇的资金,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。当然,房子也用人民币计价,人民币汇率下跌会抵消房价上升的收益,且房价已在高位,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,所以公众最终要换汇保值,人民币汇率还是要大幅下降。但是,中国管理层有条件和工具遏阻汇率大幅下降。
首先,中国大陆房屋限购政策没有完全取消,契税和房产税还有调整空间,只要政府进行积极稳妥的操作,房价还可能上升,特别「北上广深」等一线城市,如此可极大地分流换汇的人民币。此外,大陆公众换汇有5万美元额度的限制,他们可以借身分证,蚂蚁搬大山地规避限制,但只要银行严格人证比对,控制资金流向帐户,私人换汇翻不起过大的浪头。此外,本币汇率大幅下降的风险,会通过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而放大。如果银行资金不足,后果确实很严重。但是目前大陆存款准备金率在13.5%到17.5%之间,比欧美的0%~5%高得太多,因为中国大陆准备金率下降空间很大,银行就有应对不良资产上升的很大潜力,汇率下降风险的放大可以被阻断。
结论是中国经济挑战确实严峻,但只要小心应对,仍然有柳暗花明的可能
tags:上海交大安泰MBA胡海鸥:中国经济仍有回旋余地
小编:交大在职研修招商网编辑部